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經濟因素制約企業綠色化進程



雖然工藝上已趨成熟,但成本和效益上的原因卻成為了阻石英管礙陶瓷企業綠色化進程的一大難題。現在,不少陶瓷企業紛紛陷入了“要環保還是要效益”這樣的哈姆雷特似的困境中。

以廢氣處理中大量運用的脫硫塔為例,單個脫硫塔成本費用往往在70多萬元,由於脫硫塔主體為鐵質,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廢氣腐蝕,其使用壽命往往只有3~5年。不僅如此,除去一次性投入的設備成本外,維持脫硫塔運行的藥劑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每天2萬多元的成本經過一年的累積能達到一筆驚人的金額。雖然已有環保研發出化學纖維制造的脫硫塔,可以大大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但價格也比傳統脫硫塔高出一倍,許多企業根本無力承擔。

另一方面,雖然廢渣再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前景可觀,但不少追求“短平快”生產模式的企業卻並不願意投入過多資金用於開發與研制相關技術,寧可選擇傳統的填埋模式進行廢渣處理。更令陶瓷一些陶瓷企業失望的是,許多利用廢渣生產而出的產品在終端銷售上表現疲軟,並未取得太多的銷售業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陶瓷企業對廢渣進行再利用的熱情。

而面對媒體,一些陶瓷廠商直言不諱:我當然希望企業走上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但其中的一些方面的成本因素卻讓我們不堪重負,我們總不能因為追求可持續發展就讓企業虧損倒閉吧……

政府或成綠色陶瓷發展主因

陶瓷企業的產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環保建設,生產高端產品的企業往往擁有更加完備的綠色、環保理念,也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在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上的建設。當然,我們並不是否定定位中低端的陶瓷企業就是污染源頭,經過政府工作、宣傳,不少中小型陶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大為增強,已主動投身環保企業和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建設中。

現階段,國內不少陶瓷企業對於環保都還處於被動接石英受的態度,政府出台什麼條例,就進行針對性改造,積極性並不高。這就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陶瓷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詳盡的規範和限制。而另一方面,考慮到陶瓷企業是納稅大戶,一些地方政府在考核陶瓷企業“三廢”排放時,往往執行力度並不嚴格,甚至出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這也在無形之中加大了治理陶瓷企業污染的難度。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成本因素會制約陶瓷企業在綠色、環保上的投入,但總體看來,治理陶瓷企石英舟業污染和追求陶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先污染在治理”的年代已經過去,經濟利益也並不能成為企業污染環境的借口。在這樣的局面下,政府的立法速度和執法力度便無可厚非地成為影響陶瓷企業綠色進程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年,政府針對陶瓷企業出台了“煤改氣”政策,由於標准制定詳細,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對於“限期內未能實現煤改氣的企業將作出停產處罰”這樣的強硬規定,在全國範圍內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評。但如果每次都需要通過強硬的手段才能得出良好的結果,恐怕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博主好站推薦:氬焊機,陽極處理,電鍍,硬陽處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